11月25日,由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高层论坛在广州召开。
来自教育部社科中心、中央党校、北京大学、国家行政学院、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单位的著名专家学者,人民出版社及《光明日报》《新华文摘》《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思想理论教育》等媒体代表,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共50多人出席会议。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长江学者”陈金龙教授首先致开幕词,副院长关锋教授、副院长胡国胜教授和杨婷副教授分别主持会议。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美好生活、人的全面发展等进行深入研讨。
中山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李萍教授充分肯定本次会议的主题,提出理解“新时代”应有三个维度,即当代中国历史变迁维度、理论和实践结合维度、中国和世界关联维度;进入新时代,我们的生活有两个清晰的变化,一是对未来充满愿景,二是现代人生活在三种文化形态的交错期,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
武汉大学项久雨教授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三种形态理论入手,结合欧洲近代历史进程的三个时间节点,指出新时代应积极响应和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万美容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认为新时代研究人的全面发展,要重视青少年的精神成长。
中山大学钟明华教授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生产方式在更大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这一论断进行分析,提出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享受和实现的过程;回归生活世界,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的新发展,就是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深层内涵。
中央党校陈曙光教授以“新时代中国的理论角色”为题,主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由“单向度”转向“双向度”,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又要推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世界化。
教育部社科中心理论处处长郝清杰研究员认为,在新时代看待人的全面发展,纵向应关注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的三大形态;从横向来看,要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方式、社会制度来研究考察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人民出版社政治部副主任王世勇、《思想理论教育》执行编辑朱国栋、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培永研究员围绕个体与群体、个人与人民、阶级与阶层集中展开了讨论。
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丰清教授、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映红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迪斌教授也分别做主题发言。
与会专家认为,本次高层论坛主题鲜明、论题集中、成果丰富,进一步深化了大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