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动态

马院组织教工集体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2019-11-08 15:01:34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 收藏本文

    11月7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院教工集体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院党委书记周宪主持会议,院长陈金龙教授、张青兰教授、周建伟教授、赵玉兰老师、何旗老师分别交流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1.jpg

首先,赵玉兰老师发言。她提到,《决定》围绕着“制度”和“治理”两个关键词,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显著优势,指出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体目标下,又具体提出了个十三个“坚持和完善”,这是我们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任务。可以说,《决定》表明我国站上了向国家治理现代化奋进的新起点。在四中全会的《决定》中,“民生”问题再次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党时刻不忘以人民为中心,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体中国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贯的支持和拥护。作为教师,教育同样要真正面向人民——对于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既要从理论的角度给出抽象的回答,更要在实践中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在课堂上通过适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引导青年学生关注和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为学生们以后走上社会、关心国计民生打下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从“书斋里的自说自话”转变成为真正有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接地气的教育。

张青兰教授以《总结中国制度显著优势,中共更加自信面向未来》为题发言。她认为,《决定》总结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大显著优势,是迄今为止中共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做的最全面的经验总结。这体现了中国对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心中有数”,对中国在新时代以更加自信和开放的姿态面向未来具有重要意义。5000余字的全会公报中,“制度”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达到了77次。在公报中,有不少重要提法值得关注。“国家治理效能”“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等等。特别是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并把制度执行到位、将政策贯彻到底,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制度的效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改革的获得感,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时候,对自身制度建设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也是为未来的制度完善进行奠基。先进的制度才能在民众中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不断完善的制度才能保证执政党与时俱进,有利于中国行稳致远。

何旗老师的发言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党和国家监督领域充分彰显》。他提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充分彰显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国家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是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一扇重要视窗。政治优势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采取了整合型改革方略,将行政监察部门、预防腐败局等多个权力监督机构的反腐资源都整合至新创制的监察委员会中,为构建起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理论优势指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监督理论,从国家监督看,通过实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原本分散的权力监督资源和手段充分整合起来,构建一个监督主体地位更高、监督对象覆盖更广、监督手段更为丰富的新型国家监察制度;从党内监督和其他监督方式之间的融合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理论强调既要建立党内外监督的衔接、贯通,构建一个各监督主体相互配合、同向发力的“大监督”格局。政体优势体现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监察委员会行使的监察权处于和行政权、司法权平行的法律地位,对其管辖范围内所有公职人员依法采取冻结、查封、扣押、留置等强制措施,显著提高了监察权行使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周建伟教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优势的三个突出特点》发言。他指出,根据我国国家治理的实践发展,结合《决定》的分析概括,我国国家治理体系所拥有的优势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优势的全面性。《决定》概括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优势体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祖国统一、外交和全球治理参与等,涵盖了国家治理的各方面,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是全面的、综合的。二是优势的现实性。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已经体现在治理实践、治理成效上,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得到彰显。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些国家稳定和发展受阻,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生动地说明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优势具有高度的现实性、实效性。三是优势的持续性。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决定》就是推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证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优势更具持续性的路线图。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能够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其长期优势和生命力具有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陈金龙教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为题进行分享。他提出,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进行了系统概括,明确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架构,明确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具体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里程碑。《决定》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规律性,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背后的制度支撑,彰显了制度自信的底气和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成,是一个相互衔接、支撑有力、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在制度体系建构过程中,将一些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制度规定,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如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作为根本制度规定下来,增强了其刚性约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确立,也使制度体系变得更加完整。对应“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决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发展步骤进行了具体安排,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任务、行动路径进行了总体部署。其中,提出了一些新的制度建设任务,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将进一步丰富国家制度体系的内涵,使国家治理体系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周宪对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并提到自己的学习心得时说,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行动纲领和政治宣示。一是体现历史担当。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潮头,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了时代的强音,这个时期要把事情做好,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体现了党中央主动应变的忧患意识,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二是彰显制度优势。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两大“奇迹”: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第一次写入党的全会文件。首次集中概括了13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三是强调制度体系。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增强其发展性和创新性 ,推动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决定》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首次明确了党的领导制度是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统领和贯穿其他各方面的制度。首次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