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会 » 专题活动 »

专题活动

2020级博士研究生党支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2020-10-27 15:36:0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 收藏本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0101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博士生党支部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主题学习活动在图书馆三楼党员活动中心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周宪参加了本次学习活动。会议由支部书记邓琳琳主持,2020级博士党支部17位党员同志和林晓雯、张来姝等几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并发言。

1.jpg

邓琳琳同志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发,她认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此时对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顺应人民意愿上站稳立场、毫不动摇;在把握时代脉搏和应对风险挑战上旗帜鲜明、勇担重任;必须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穿透力、时代引领力。

   何小红同志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立论于“新时代”论断,基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论断,三个“前所未有”( “任务”、“困难”和“挑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应深刻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充分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伟大实践的最新进展。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党员,要自觉主动学习、及时跟进、联系实际,坚定信仰、勇于担当,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上。

    杨煌辉同志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三卷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治理国家的系列思想。深入理解领悟习近平“两个大局”战略思维,一是要从促进全面发展的视角;二是要在文明比较的视域。新时代对待资本主义,要善于通过采用批判比较与批判吸纳的做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有国际眼光和全球视野,更要有历史情怀,运用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发展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何燕青同志从第三卷框架的逻辑结构特点着手,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两大特点,第一:突破以往党的领袖综合文集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惯例,所有文稿按照专题排列,相对集中地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方面的新思想、新进展、新成就。第二,文稿的篇幅都不长,但很精辟,信息量和意义很大。燕青同志指出,我党是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政党,不断积累分析处理问题的经验和水平等问题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对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丰富我们自身能力。

     张鹏辉、钱燕茹、吕璐璐三位同志分别从《改革开放四十年积累的宝贵经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发扬五四精神,不负伟大时代》三篇文章进行分享。

    张鹏辉对《改革开放四十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一文的学习和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对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经验作了科学的总结。这些经验,不仅是中国改革成功的奥秘所在,也是党在领导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必须长期坚持、加倍珍惜的宝贵财富。鹏辉同志认为,40年的改革开放不仅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也彻底摈弃了阶级斗争的错误观念,实现了思维方式的转变。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推进,特别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我们逐渐地摈弃了阶级斗争的思维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从某种程度上说,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缩影。

    钱燕茹同志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继承传统,守正,又要勇于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系列精辟论述,给我们如何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也为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指明了方向,形成了新时期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

    吕璐璐同志对《发扬五四精神,不负伟大时代》的学习进行了分享。她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这场五四运动100周年的讲话中,就有多次对传统经典恰如其分的引用。这要求我们要勇担使命,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青年应当志存高远,激发奋进潜力,青年应当时刻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在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练就过硬本领,不负青春,努力学习。

范若冰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已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希望年轻一代能够牢记使命、积蓄力量、不断进取,早日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路途上的中流砥柱。红色文化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中学生的知识积累、品德塑造、理想树立、价值引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新时代中学教育必须重点关注的重要资源。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时代下中学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意义,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提升中学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为培养满足时代需求、可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黄晓娟同志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开篇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这个专题点明了第三卷的主题、主线和主旨,同时这也是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党所有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专题二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根本保证。深刻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丰富内涵,要充分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方法、风格特点和作为大国领袖的风采,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贡献。

    李雪同志在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过程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开辟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魏德阳同志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伴随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而不断完善的现代国家治理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阶段性成果。该成果建构了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突出地表现在了新背景、新思想、新实践三个方面。新背景是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的新背景;新思想,是指该书对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实践经验所做的总结,又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完善、补充和发展;新实践,是新时代背景下的理论结晶,是科学的方法论。

    唐平同志认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有多大呢,习近平总书记简洁有力地做了回答,以前我们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我们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最后说,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王珊珊同志认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非常引人注目。“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句话是习近平3月份在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时说的。习近平指出,他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无我”,是“无私”,是“忘我”,习近平总书记不知疲倦,兢兢业业,他既是领路人,也是奋斗者。这是一个共产党人甘于“无我”、赤诚奉献的豪迈宣言。“无我”,是“无畏”,是“舍我”。当前,面对改革的严峻复杂形式,必须有“无我”的胆略和气魄,方能迎击风雨,一往无前。这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毅然“无我”,勇担使命的大无畏精神。“无我”,是“无愧”,是“真我”。“我将无我”,最终是为了“不负人民”。

    吴璇同志指出,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有一个内容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正是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在疫情吃紧面临这样巨大困难的境况下,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代表党中央向人民承诺2020年在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不仅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体现。反观西方国家,新冠肺炎疫情像一面镜子,照出西方国家应对疫情的虚伪和无力。

本次学习读书分享活动得到上级党支部的大力支持。学院党委书记周宪充分肯定此次主题学习活动的意义,并指出对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要常态化,并对博士生党员提出新的要求。通过此次活动,各位党员同志加深了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理解,经过热烈的讨论和分享,大家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