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动态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胡海波教授应邀来讲学

2020-11-19 08:53:5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 收藏本文

11月15日下午,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士生导师胡海波教授,应邀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推进传统文化的百年历史演变研究”的学术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关锋副院长、涂良川教授及100余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关锋副院长主持。

1.jpg

讲座伊始,胡海波教授回溯历史脉络,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与传统文化关系的百年历史。他提出,中国共产党改变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总是与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这个重大问题密切相关。

其次,胡海波教授从三个时期分析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态度的变迁。一是1919年到1949年的文化批判时期,该时期的文化批判分为两阶段,一为“激进批判阶段”,在此阶段上,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态度居于主导地位,采取了总体否定、局部肯定的批判方法。为“理性批判阶段”,在此阶段上,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以批判的总结”,使中国传统文化从封建制度的裹挟中解放出来获得新的生命力。二是1949年到1986年,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艰难探索的文化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呈现出肯定与否定交错的波动状态。三是1986年至今,中国共产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铸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在国家、民族繁荣兴盛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价值判断创新运用的新高度科学对待传统文化。

再次,胡海波教授阐释了传统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及其实践能动作用的理论、历史与价值研究的具体问题。他认为当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采取正确态度时,将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传统文化也就会对中国共产党及其伟大事业起积极的、正向的促进作用。反之亦然。

在阐述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推进传统文化的百年历史演变中,胡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从激进的批判到理性的对待、再到新时代的“中华文化”立场下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总体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态度的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

最后,涂良川教授对胡海波教授的讲座进行总结,指出胡海波教授以历史广度的政治高度、以政治高度的理论深度、以理论深度的思想力度来讲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胡教授在这些问题之上做了基于历史的思想探索,给了我们一个要有根植于历史去思考未来的理论态度,给我们敞开了一个研究问题的理论空间。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讲座内容展开了积极而热烈的交流,现场气氛活跃,在座师生收益良多。

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