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动态

学院承办“广州学习沙龙” 聚焦“‘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

2023-10-26 09:38:0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 收藏本文

10月19日下午,“广州学习沙龙”第70期研讨活动在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主题为“‘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本次会议是第十五届广州学术季活动之一,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广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市社科联社团党委书记谭晓红和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周宪分别致辞,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关锋教授主持并作学术小结。来自广州市社科联、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博士生及媒体记者50多人参加活动。

IMG_5707.JPG

谭晓红在致辞中说,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深刻提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内在规律,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要求,为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

周宪在致辞中谈到,本次沙龙的主题意义重大。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总结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对于“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进行了深刻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的空间、巩固了文化的主体性。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吴潜涛的发言主题是“‘两个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认为,坚持“两个结合”就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对其与现代生活有着相同思想的意识和道德观念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念不仅是对中华优秀道德文化精神的高度概括和精辟理念,一种与人的存在和发展融为一体,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要求,并且他强调我们要正确认识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念的时代价值,坚持守正创新,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武汉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项久雨以“‘第二个结合’的‘又一次思想解放’意涵”作主题发言。他指出,“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首创性论述,并分析了“第一个结合”与“第二个结合”的关联。从历史背景看,“第一个结合”是解决马克思主义如何适应中国国情,如何从中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的问题。“第二个结合”是如何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再创造。从思维逻辑看,“第一个结合”是对文化与文明的“自发”契合,而“第二个结合”是对文化与文明的“自觉”契合。从目标指向看,“两个结合”的总体价值目标都指向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结合”是同一个完整事业不断深入的两个阶段。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蒋建农以“开放包容与‘两个结合’”为题发言。他从梳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脉络出发,认为“结合”的目的首先是要解决中国的问题,但为人类谋进步和为世界谋大同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的题中之义。走自己的路,内在包含在胸怀天下和世界眼光。后来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这既是两个结合内在要求的生动表达,也是开放包容的具体要求。最后,他强调,今天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两个结合,要注重开放包容,既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注意促进外来先进、优秀文化的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钟明华的发言主题是“‘两个结合’与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体系化”。他提出,“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总结和理论自觉的集中体现,标志着我们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他强调,我们要深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实践来研究,而不是停留在逻辑上去演绎“第一个结合”与“第二个结合”的关系;要注重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和体系化,这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并详细地阐述了学理化、体系化的具体内涵。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金龙的发言主题是“‘两个结合’的三维阐释”。他指出,作为方法论的“两个结合”、作为情感表达的“两个结合”、作为形象建构的“两个结合”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他强调,我们对于“两个结合”的解读,不仅要从字面上来理解,阐释其基本内涵,也要从延伸层面来理解,阐释其深层内涵;同时既要避免强制阐释,又不能遮蔽深层内涵,如此,才能充分揭示“两个结合”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和社会功能。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建伟以“从‘两个结合’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特质”为主题发言。他提出,“两个结合”在党的理论发展中处于核心位置,是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视角。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科学性、大历史观、创新性、主体性、开放性等五方面的特质。“两个结合”具有开放包容、融合创新、体用贯通、相互成就等鲜明特色和指向,是习近平文化思想鲜明特质形成的基础。“第二个结合”是互补性和契合性的结合,更加彰显文化发展规律和中华文化主体性,其重大意义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五个特质中。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婷的发言主题是“‘两个结合’的历史选择、现实价值与发展使命”。她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对两个结合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做出“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的重要论断。这一重大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两个结合”既是对“过去中国”历史命运的规律性总结,也是对“现实中国”特有国情的科学审视,更是对“未来中国”发展使命的前瞻思考。“两个结合”呈现了历史的必然,回应了现实需求,同时又承载着时代的使命。

在自由发言与互动交流环节,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欧家炜、郝慧玲、李琦等同学分别向与会专家提问,陈金龙、钟明华、周建伟等教授进行了解答和回应。

关锋在总结时说,感谢与会专家学者和广州市社科联对本次论坛的支持,此次论坛一是层次高,与会专家都是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共党史研究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多视角、多维度的理论探索;二是意义大,会议主题始终聚焦于“两个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会议发言精彩纷呈,抓住了“两个结合”的关键问题和本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