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试行办法》和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结果,省政府批准授予《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初表达—〈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释读》等110项成果一等奖;授予《新时代经济发展论纲》等192项成果二等奖;授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重维度》等198项成果三等奖。
我院分别获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具体信息如下:
陈金龙教授的论文《纪念与叙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话语建构》获一等奖,该成果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第3期,成果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大篇幅转载。文章主要论述了历次建党纪念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叙述的四种表达方式,即通过历史主线、借助重大事件、聚焦历史贡献、凝练历史经验来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四种话语着眼点不同,功能也存在差异。回顾建党纪念的话语建构可以看出,建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话语要有大历史观,科学把握历史主线、合理选择重大事件、准确评价历史贡献、系统诠释历史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建构至为重要。
关锋教授的论文《“历史特殊性的一般理论”和“历史一般性的特殊理论”——基于对一种曲解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的批判分析》获一等奖,该成果发表于《哲学研究》2021年第11期,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生产方式的深入解析,建构了把握普遍历史的独特路径,科学地揭示了历史普遍规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历史特殊性的一般理论”,也是“历史一般性的特殊理论”。批判了以伍德为代表的一批当代左翼“马克思主义只是关于资本主义特殊性的科学”的观点。
刘卓红教授的论文《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百年探索》获一等奖,该成果发表于《学术研究》2021年第10期,主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能够做到正确审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正确解决不同发展时期出现的各种社会难题,不断走出困境取得成功,在发展实践中不断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来指导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坚持、运用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不懈探索和奋斗的必然结果,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归根结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王斌伟研究员的论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逻辑、历程和启示》获二等奖,该成果发表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年第5期,主要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中心-边缘结构丰富发展的过程,是“道”与“器”协同发展的过程,是应然与实然的辩证发展过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经历了萌芽雏形阶段、探索形成阶段、恢复建设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历史表明,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始终坚持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和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旨归;必须始终健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协同运行机制。
涂良川教授的论文《因果推断证成强人工智能的哲学叙事》获二等奖,该成果发表于《哲学研究》2020年第12期,主要论述了因果推断对强人工智能的证成从因果推断这一人类独有思维能力展开的对强人工智能能否实现的哲学叙事。因果推断证成强人工智能的哲学叙事表明,如果要将智慧这一历史性的人性赋予人的对象化产物,必须要实现人类智慧生成的三个重要环节:对既成世界的被动观察、对现实世界的主动干预和对实践后果的反事实反思。所以,因果推断证成强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因果革命,一方面推进了对机械智能表达内在环节的技术设计与哲学探讨,另一方面也建构了人工智能时代探问智能本质与智慧本性的全新哲学范式。
陈梓睿副研究员的论文《Implication of a Cap-and-trade System Under an Asymmetric Duopoly》获二等奖,该成果发表于《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20年第8期,主要论述了碳总量管制与碳交易制度(CAT制度)作为一种可行的金融手段促进减排,对内有助于提升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对外有助于构建全球气候变化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作为市场运行的核心,与企业的生产决策密切相关,并间接推动企业的创新和产业的升级。依据“配额总量——总量切分——配额分配”的政策逻辑,建立了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模型将这一政策的效果分为固定排放权交易价格和可变排放权交易价格两种情况进行分析,阐释CAT制度对企业的生产产出、产品价格和碳排放的政策影响;并通过建模分析,理清限额交易制度对清洁生产的双重影响:环境规制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从理论上论证在市场运用中给予最优排放上限是可行的,并且分析这一制度具有的社会福利功能。
龙观华教授的著作《大革命运动的中心——1921-1927 年的广州》获三等奖,该成果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21年11月出版,该著作沿着中国共产党诞生及其早期活动的历史线索,对1921年至1927年发生在广州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一系列重要革命活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对大革命史进行了学术史回顾;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地、造就军事人才的重镇、省港工人运动的指挥中心、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摇篮、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起义重地等七个方面阐明广州是中国大革命的中心;总结概括了广州成为大革命中心的历史必然性。
霍新宾教授的论文《中共早期五四纪念及其内在理路》获三等奖,该成果发表于《历史研究》2020年第2期,主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五四纪念经历了个体自主参与到党团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共创立前,陈独秀、李大钊、恽代英、毛泽东、瞿秋白、谭平山等早期共产主义者着力推动五四纪念,并为其增添了民众动员的新语义。中共建党初期,随着时局恶化及革命诉求增强,除倡导“到民间去”“打倒军阀”的纪念话语外,还将其付诸实践,以青年团领导学生发动民众,从事救国运动。至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在国共合作背景下,进一步充实五四纪念话语,积极宣传“国民运动”“民族运动”,开展对民众的革命动员。中共早期五四纪念话语的演变与纪念体系的形成,奠定了五四阐释的基本范式,既体现出中共对中国革命对象、领导权与主题的认知和探索,也是其由一个“知识分子的宣传团体”向“群众的行动的政党”进化的见证与写照。
祝贺获奖的老师!希望全院老师以获奖者为榜样,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善于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动力,努力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牢牢守住意识形态的理论阵地,占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高地,当好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奋力推动我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